华工电影院恢复放映,那些记忆也回来了!(文末有惊喜)
电影院场地——东区体育馆
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史上,有哪项文体活动参与人次最多?看电影,肯定是华工人的答案之一。华工电影院从学校正式组建之初便开始放映,每周一至两场,到学校的电影院看场电影已成为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娱项目之一,也成为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。
银幕上交织的光影里,融入华工人青春少年时的欢笑与眼泪、梦想与追求,也为华工人打开了一扇观看世界、充实内心的窗口。
校友捐赠电影设备
早期播放的影片刻录新中国历史
1952年11月,华南工学院正式组建,位于东区体育馆内的华工电影院由华工、华农两校共同使用。
退休教工吴寿光回忆到:“当时的电影机由一位校友捐赠,从国外进口,放映条件在整个广州市来说都是一流的,再加上两个学校轮流放映,每场电影可以说都是爆满。”
离休教师郑璟也回忆当时的场景说,每逢放电影,学校便把学生分为两拨,一拨看电影,另外一拨去跳舞,两拨轮流才能满足需求。
银幕前,是师生们喜悦观影的体验;银幕后,是放映工作人员的细致保障。每次放映电影,他们都早早地赶到电影公司去拿拷贝,风雨无阻。拷贝拿来后,还要一格格检查胶片,保证放映连贯。电影放映时,师生们沉浸在剧情里面,放映员却在闷热的小房间里紧盯着转动的机器,一直到片尾字幕出现才放下心来。
当时,恰逢新中国电影事业蓬勃发展,电影影片数量迅速增长,题材和风格多样化,反映开国大典盛况的《新中国的诞生》、记录军事斗争的《红旗漫卷西风》、反映恢复国民经济的《胜利之路》、反映抗美援朝运动的《抗美援朝》、反映土改运动的《伟大的土地改革》、反映少数民族新生活的《中国民族大团结》等一大批珍贵影片,有力地向华园师生宣传了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。
津津乐道的华园记忆
校报关于电影院的报道
后来,随着观看电影人数的增多,放映电影的场地也由室内移到了室外,湖滨路、北区、12号楼前、18号楼前等地都作过电影院的露天场地。
在1986年5月31日的校报上,曾报道过当时学校兴建大型露天电影场的新闻,里面提到:“多年来,我院‘看电影难’的问题没有很好解决。原来用残旧的流动式放映机在湖滨路上放映,场地狭小,远远不能满足需要,并且放映场在湖边,很不符合安全要求。在体育馆放映,观众更是拥挤不堪。将要建成的露天电影场……可供五千余人看电影。”
当年11月1日,露天电影场落成首映,新的场地、新购置的放映机,让华园的师生每周都过上了“大日子”。每到这个放电影的日子,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一下班就过去开始准备:挂银幕、装拷贝、卖票,而入口早就开始排起长队,有的同学怕抢不到座位还自己带来了小凳子……
从小在华工长大的魏老师告诉记者,自己小时候就是那长长队伍中的一员。那时候,他最盼望的就是周末在学校看电影,电影里的人物故事吸引着他,电影里面那片广阔的世界也让他着迷。
记忆中的那些经典
繁忙的学习之余,在周末看一场电影,就这样成为校友们津津乐道的华园记忆。1979级校友利为民在华工读书时就是一个影迷,时至如今,他仍记得当时在东湖边上看过的电影名称和电影人物。
1987届校友杨庭超回忆到:“那时候看电影是站着看的,但是大家仍然看的很开心,每次要放电影的时候,都提前去抢占最佳位置。”而1978级校友沈晓钟的回忆更加生动:“只要有谁在宿舍或课室说哪儿有电影,保准不用半个小时就一传十、十传百地传遍全校,然后浩浩荡荡的学生大军在傍晚奔向目的地。”
为励志榜样流下热泪
学生观看励志影片《生死牛玉儒》
电影形象感人,生动活泼,富有感染力。对于大学校园里的电影院,不仅仅是丰富师生业余文化生活的手段,更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。一部部红色经典电影、青春励志电影,都曾感染、感动过一代代的华工师生。
1998年8月,电影院重新搬回东区体育馆放映。比起上一次在这里播放电影,这时的放映条件更加先进,张艺谋、濮存昕等一批“大腕”都曾带着他们的作品来这里和师生见面。
同时,这一时期可供选择的红色电影和励志电影也大大丰富。如2006年 11月,作为党建主题活动月系列活动之一,电影院播放新时期领导干部楷模、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牛玉儒事迹电影《生死牛玉儒》。牛玉儒对群众有着深深的责任,对城市的建设有着满腔的抱负,对亲人有着无限的挚爱,面对癌症,他依然履行着一个市委书记对人民的承诺。
观影结束后,一位位师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:“看电影时,喉咙一直堵着,非常感动!”、“感受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的人格魅力”、“能深刻启迪心灵,具有重要教育意义。”
“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,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。我终于翱翔,用心凝望不害怕,哪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!”2008年3月18日晚,学校电影院举办励志电影《隐形的翅膀》首映式,影片以纪实的风格,表现了一个残疾姑娘和不幸命运顽强拼搏的感人事迹。电影院内座无虚席,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,不止一次地爆发出热烈的掌声,许多同学都被女主人公志华顽强的精神所折服,留下感动的热泪。
雷庆瑶与华园学子交流
影片放映结束后,失去双臂但美丽大方的主演雷庆瑶上台与观众交流,“是什么支撑着你乐观面对困难?”“我们都是健全的人,但我们经常会为一点小困难感到郁闷,你遇到挫折怎么办?”……华园学子在求问别人的同时,也对自己进行着更深层次的思索。
在2011年5月红色经典电影播放周中,包括《毛泽东在1925》《开天辟地》《开国大典》《邓小平》《离开雷锋的日子》在内的40多部红色经典影片或陆续在学校电影院内播出,或通过网络介绍给师生观赏。当月24日晚,电影院放映《袁隆平》,讲述袁隆平历经数十载的不懈探索和艰难实践,为杂交水稻事业无怨无悔,倾其一生。电影落幕后,近千名师生感动不已,集体鼓掌,以此表达对袁老的尊敬、对影片的肯定。
与时俱进进入数码时代
改造后的华工电影院软硬件水平一流
2015年10月27日,一则学校电影院将免费试播3D大片《狼图腾》的消息在师生中间引起不小的轰动,因为这意味着师生们翘首以盼的学校电影院在数码化改造后,正式恢复放映。
原来,为配合五山校区东区体育馆的改造工程,学校电影院一度暂停放映。停映期间,恰逢国内电影行业全面转型进入数码时代,在学校的支持下,学校电影院及时启动了设备升级改造工作。
暂停放映期间,周末的体育馆门口不再排起长龙,电影里或柔情或幽默的对白也被叮叮当当的装修声代替,但是喜欢看电影的师生对影院的关注一点没有减少。他们经常打电话询问影院改造的进度,还有些刚刚入校的同学直接就问这周放什么电影。
新旧设备见证学校发展
最终,经过专业的升级改造,学校电影院配备了数字电影放映机、3D系统、电影级扬声器、超宽银幕等专业设备,给观众带来高品质的视听效果。更重要的是,设备升级后可以放映数码格式影片,确保了市场上热映的商业影片可以走进校园。
除放映商业影片外,电影院仍然承担起师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,不定期举办主题电影周(月)活动,播放青春励志、红色经典等主题类影片;还可以举办校园微电影创作、剧本征集、导演见面会、光影普史创作讲座等活动。
影片《雏鹰展翅 红棉初心》
2021年12月31日,党史纪录片《雏鹰展翅 红棉初心》校园首映在华工电影院举行。这部影片的拍摄制作,得到了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的高度重视。由学校党委宣传部牵头,校团委、保卫部、档案馆、马克思主义学院、新闻与传播学院、电力学院、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、土木与交通学院、电子与信息学院等共同加入,参与脚本创作,提供了大量珍贵素材、拍摄场地,组织百余位学生和老师出镜。影片以华南理工大学校史上的“甲工四金刚”先辈为历史人物主线,通过相隔百年的两代“95后”和“00后”年轻人之间的信仰交流,全景展示历史长河中的“红色甲工”和“红色广州”,被观众赞为广州版、华园版的《觉醒年代》。
如今,一度受疫情影响的电影院恢复了放映,师生们周末休闲多了一个好去处,精彩的校园文化也有了更多的“画面”和“声音”。当师生们再度走进影院,那些属于它的记忆也就此归来。作为学校发展的参与者与见证者,未来的华工电影院,会留下更加精彩的故事!
小惊喜
扫描下方二维码
可参与抽取20张电影院赠票
免费观看下周五晚7:30场次电影
中奖结果将在6月20日公布
更多场次信息
可进入公众号“为你服务”栏目了解
华南理工大学 学生记者团
信息来源:华工新闻网
初审:鲍恩
二审:卢庆雷
终审:邹浩
华工原创,版权所有
若需转载,敬请联络
邮箱:hgxcb@scut.edu.cn
“分享”“点赞”“在看”,记得一键三连哦